一個相當於三個標準足球場大小的白色充氣大棚,出現在浙江杭州市區的三里亭,它所在的位置,正是原杭州農藥廠所在地。 也幾乎一夜之間,這個國內最大的充氣大棚,成名了。 在這個高達35米的大棚籠罩之下,即便從附近經過,依舊可以聞到一股濃重的農藥味道;但周邊很多住戶都說,相較於前幾 年,現在其實已經好很多了——這個白色充氣大棚,正是為了將被污染土地囊括修複,並防止異味繼續擴散而建。 土地污染修複,已然開始越來越多的映入人們視線。
  文/圖/記者 陳偉斌 發自浙江杭州
  農藥廠舊址,一片被嚴重污染的土地
  5月中旬,一組圖片的出現,讓位於杭州市區的這個白色大棚隨即受到廣泛關註。這個白色大棚之內,則是一片被嚴重污染的土地——原杭州農藥廠舊址。“周邊小區一直都有居民投訴。”周文佳是2011年才搬到這個地塊附近的,當初租房時只考慮到距公司近一些,卻沒發現自己租來的房子附近竟有這麼一個充滿“氣場”的地方,“那時氣味還要重。”
  其實自2009年開始,大棚周邊的居民就陸續向杭州市相關部門反映原杭州農藥廠搬離此地後,該地塊一直存在散髮農藥異味的問題。為此,杭州市政府也曾開展相關調研。
  特別是2012年,為了修複該地塊,施工方杭州大地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在做修複準備期間,開挖污水池、修整地坪作業。但當年7月,就有居民在杭州市環保局局長信箱投訴,反映杭州江乾區原杭州農藥廠舊址挖土異味擾民,並投訴工地將該地塊含農藥的毒土異地傾倒。杭州市環保局隨後回覆,要求在外源渣土污染狀況未明確前,停止廠區內渣土清運工作。“後來因為刺激性氣味過大,影響周圍居民生活,修複工作一度停工。”周文佳說,隨著土地被翻起,原本埋在地下的氣味頓時彌散開來,她甚至都因此有一段時間里聞到這股味道就噁心不已。
  事實上,據施工方稱,發現異味嚴重的問題後,原本打算今年春節前就支起白色大棚,但最終因各種因素未能及時成行。直至今年“五一”期間,施工單位才開始在地塊上修建了白色的薄膜充氣大棚,用以覆蓋待修複的被污染地塊,盡可能減少氣味散髮,並採取了在空中噴灑除臭劑等多種方式來抑制刺激性氣味揮發,以待後期進一步的整治處理。“有這個大棚,雖說空氣中依舊還是瀰漫著明顯的農藥氣味,但終歸已經好很多了。”周文佳和周邊居民一樣,都希望能儘快將這個地塊的污染問題處理好。
  和居民們同樣期待能祛除污染的還有周邊的開發商。
  在大棚周邊,不少開發商的樓盤正在緊羅密鼓的建造著,然而正是因為這股讓人頭疼的農藥氣味,這些樓盤的出售很多時候就只能針對一些不知情者,這一點就連開發商自己都承認。
  從周邊的高架橋上俯視這個白色大棚,整體就如同一個巨大的球場,整個地塊周邊都被圍牆圍的嚴嚴實實。因而外人也看不到施工方在大棚內的施工狀況。
  但叫停並不能減輕周邊居民的煩惱,畢竟根本問題沒有解決。“於是投訴和反映又開始了。”周文佳說,後來她也曾參與到投訴行列中去,直至白色大棚的出現。
  土壤修複,把有害氣體排出排好
  原杭州農藥廠的這份“遺產”是從2009年杭州農藥廠整體遷離完畢後開始逐漸顯現的。
  此前,杭州市固廢中心監察科在去年5月份應小區居民要求,前往現場檢測過氣體的成分,當時檢測結果顯示,該氣體成分主要是甲苯、二甲苯和二氯甲烷這三種化學物質,但其濃度都不高,不至於致癌。
  這種氣體被擠壓在土壤之內,一旦開挖,就會有擴散。
  對此,針對原杭州農藥廠土壤污染的治理,施工方現在主要是利用氣相抽提技術和熱脫附技術。杭州一家媒體的報道介紹說,熱脫附就是根據土壤中目標污染物的物理特性比如沸點,對土壤進行加熱,讓裡面的污染物氣化,再釋放出來。氣相抽提則是對土壤中的揮發性污染物進行處理。土壤之間有空隙,把裡面的有毒氣體抽出來,減輕污染程度,最終達到修複土壤的目標,再通過尾氣處理程序,讓尾氣達到一定的污染排放標準。而花費上千萬元的白色大棚,完全是靠充氣支撐而起,內部並不像我們平常所見的蔬菜大棚那樣有支架。整個大棚還配備了兩套系統,一是進行充氣,把乾凈的空氣放進大棚;二是收集處理過的有害氣體,處理達標後再外排。
  這樣,在大棚籠罩之下,土壤處理過程中的有毒氣體就會控制在一定範圍之內,不會再擴散到周邊。
  據瞭解,原杭州農藥廠是1958年開始正式生產的國家二級企業,輝煌時期,曾在國內排名第四位,效益可觀。但那時粗放式的生產,以及之後長年累月的設備老舊問題日益突出,讓農藥生產管道逐漸發生跑氣、冒水、滴液、漏液等現象。因此,造成目前這個狀況,也有原農藥廠的老員工認為,都是長期滲漏引發的。
  事實上,杭州白色大棚之下的土地污染問題,在國內現在並不鮮見。
  據此次施工方一位負責人張文輝的介紹,他們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做土壤修複,並且占據了國內大部分項目。雖然因為與業主有保密協議,也無法透露具體項目名稱,但他也表示,他們公司在國內完成土壤修複的數量大約在100個左右。
  看不清的污染, 高昂的治療成本
  而面對大量複雜、亟待解決的現實狀況,這種技術並非萬能,或者並不能完全祛除已被污染土地中的有毒物質。這也讓國家環保部於近日發出《關於加強工業企業關停、搬遷及原址場地再開發利用過程中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
  該通知首次明確提出搬遷關停工業企業應當及時公佈場地的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狀況。未明確治理修複責任主體的,禁止進行土地流轉;污染場地未經治理修複的,禁止開工建設與治理修複無關的任何項目……
  據公開資料顯示,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較發達城市首先出現了大規模的污染企業關閉或搬遷的現象,並日益擴散到中小城市,目前城市中心區的污染企業搬遷已達到高峰期。由於城市中心區的企業多數建廠時間早,部分企業當時甚至未裝備環保設施,因而經過多年的生產活動,企業關閉或搬遷後遺留的場地在再開發利用時存在較大的環境健康風險。
  其實早在2004年上海開始籌備2010年世博會時,相關部門就專門成立了土壤修複中心,對世博會規劃區域內的原工業用地污染土壤進行處理。而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賽場所在地倫敦奧林匹克公園也曾經是倫敦污染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為了讓這片土地複蘇,當地付出了3.8億英鎊對“臟土”進行清洗修複——為修複被污染的土壤,各國都曾付出,或正在付出巨大的代價。
  對此,中國環境修複產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認為,目前場地環境質量調查評估和修複存在搬遷和再開發的過程,而此次《通知》也是加強這個過程,“今後還應加強從企業生產階段就開始控制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建立完善監測、調查和考核制度。”
  環保部生態司司長莊國泰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社會成本而言,土壤污染防治“越早越好”。“不管政府該採取什麼措施,不管是出問題前還是出問題後,對於老百姓而言,只要能安全穩妥的解決,就可以。”周文佳望著那個巨大的白色大棚,依舊不敢大口呼氣,這幾年生活下來,她甚至開玩笑說:“這種氣味甚至已經成為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  (原標題:治理毒土地的一臺“手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s37isfmf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